襄阳市场主体总量超过60万户 消费市场回暖向好
2022-01-30 13:29:28 来源: 楚天快报

1月26日,襄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2021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: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,主要指标较快增长,经济结构调整优化,发展质效提升向好,民生保障坚实有力,发展预期目标圆满完成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

GDP跨越5000亿大关

2021年,襄阳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。其中,地区生产总值跨越5000亿元大关,达到5309.43亿元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,出口总额突破250亿元,城镇、农村居民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、2万元大关,经济发展迈上新高度,由“量变”向“质变”加速飞跃。

从增长速度看,主要指标快于全省。地区生产总值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4.7%、11.5%、20.3%、27.0%、25.5%、29.5%,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.8、0.2、5.5、6.6、5.6、4.7个百分点。

从恢复程度看,三次产业全面恢复。与2019年相比,襄阳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长8.3%,两年平均增长4.1%,高于全省两年平均增速0.8个百分点。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全面恢复,增加值分别比2019年实际增长14.2%、7.6%、8.4%。

三次产业总量稳步壮大

2021年,襄阳第一产业增加值554.34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2359.28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2395.82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5%。三次产业在总量稳步壮大的同时,结构更加优化,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5.1%,比2019年提高2.8个百分点,经济发展的韧性进一步增强。

同时,新兴产业加速壮大,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持续提高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07.4亿元,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2.7%,比上年提高0.9个百分点,比2019年提高1.5个百分点,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.1个百分点。

此外,升级类商品产销两旺,新型消费加速崛起。从产量看,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、手机、工业机器人,分别比上年增长100%、82%、28.1%;从销售额看,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,分别比上年增长54.5%、64.3%、129.9%;从销售模式看,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.6%,高于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5.2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.7个百分点。

市场主体总量超过60万户

2021年1至11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.1%;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.6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.9个百分点。规上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.45%,比上年同期回升0.64个百分点;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31.13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3%。

固定资产投资方面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比上年增长27.0%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.6个百分点,比2019年增长0.9%。其中,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0.7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.1%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1.4%。

此外,2021年,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.1%,快于全省4.9个百分点,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.8个百分点;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7.2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.2个百分点,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达66.3%。民营经济活力增强。

随着襄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,全面优化营商环境,2021年末,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60万户,比上年增长12.9%。其中,新发展户数10.58万户,增长52.0%,市场主体稳步壮大。

消费市场回暖向好

2021年,全市消费市场回暖向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6.13亿元,比上年增长25.5%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.6个百分点。分行业看,限额以上批发业、零售业、住宿业、餐饮业销售额(营业额),分别增长25.9%、30.3%、37.5%、39.7%。分区域看,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814.06亿元,增长24.2%;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52.07亿元,增长42.5%。

同时,襄阳加大粮食、蔬菜、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,千方百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.2%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.1个百分点。

此外,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.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2.77%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.22个百分点。城乡居民收入增加,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14元,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15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9.3%、12.5%,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3.2个百分点。(祝兆林 常馨元)

责任编辑: 梅长苏